河北保定:外籍師生走進千年古鎮體味華夏文明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周洪松)參觀古村落、村史館,訪民宿,學老調,聽相聲,體驗扎染、剪紙、活字印刷術等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項目……日前,河北大學外籍教師和留學生走進位于古城保定附近...
來華留學教育的中國價值觀傳播探索 [摘要]做好來華留學生中國價值觀的傳播,幫助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來華留學生中國價值觀傳播過程中應破除理念滯后、方法陳舊、不適應國際學生學習特點的問題,內容上從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授,補充注重當代...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與英國大學聯盟召開視頻會議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高眾)近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與英國大學聯盟(UUK)首席執行官阿利斯泰爾·賈維斯舉行視頻會晤。 杜玉波表示,在當今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教育交流合作的意義和...
《歐美經典英文戲劇》出版 把西方故事搬向中國舞臺 近日,《歐美經典英文戲劇》一書由世界知識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國內首本獻給青少年的歐美經典作品改編的英文劇本集,也是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繼《用英語演中國故事》之后策劃推出的又一力作。至此,新航道已推出...
海濱“明珠”符拉迪沃斯托克 2018年-2021年間,我以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的身份赴任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符拉迪沃斯托克從事對外中文教學工作。在3年多時間里,我逐漸感受到這座濱海小城的重要性:作為一處景色秀美的旅游勝地,它每年吸引著大批中...
在“家”過大年 中國的春節臨近了,我想起那一年春節我收到的一個令人驚喜的邀請——去一個中國家庭過年。下面我就講述一下我對那年春節的美好回憶。 事情還要從2016年說起,那年8月我在巴西孔子學院遇到了我的第一位中文老師,...
以“感知中國”創新開展來華留學工作 2020年5月17日,習近平主席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對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表示歡迎,鼓勵他們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扎根中國大地的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路徑思考 [摘要]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高等教育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和成果體現,在發展之初即被寄予“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任。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秉持這一初心,不斷摸索前行,...
阿爾罕布拉宮:一次美的旅行 在春季,與導師和同學們一起來一場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的修學旅行,著實是一次最棒的學習之旅。 在藝術層面,阿爾罕布拉宮的建筑形式充分體現了自然的秩序。這座被光線、色彩、詩意裝飾起來的建筑完美呈現了中...
交房租時締結的跨國友誼——我和比利時房東夫婦的故事 求學海外,租房總是繞不開的一件大事。初到比利時,交房租確實給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但后來卻成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難得的“小確幸”,我甚至開始期待每月一次的交房租。這個故事還要從我的房東說起。 我...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焦小新)近日,由中國教育電視臺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主辦,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教育報刊社、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天津市委網信辦、天津市...
[摘要]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發展呈現出新機遇和新趨勢。系統推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要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作用,積極開展各方...
[摘要]針對高校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現有研究比較關注制度完善和文化融合兩個方面,對以管理信息化創新推動實現趨同化管理的研究較少。本文基于趨同化管理的理念指向,結合現有模式,...
[摘要]嚴復早年中西學兼收并蓄的學術經歷,以及對中國和西方社會的深刻思考,為后來他的中西會通及學理構建奠定了基礎。在留學回國后,面對甲午戰爭失敗后的中國,嚴復希望能通過翻譯斯...
2023年3月14日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卡爾·馬克思逝世14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萬物復蘇的春日,我不禁再次回憶起在英國倫...
2022年中國春晚上的舞蹈《只此青綠》火了,熒幕上的青綠讓我想起了留學的城市——桂林,我永遠也忘不了桂林的那一抹青綠。 桂林陽朔縣葡萄鎮仙人臺 那是一個春日的午后,中國朋...
2018年,我國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該節日的設立體現了我國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我國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國家,“三農”問題不僅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
人文交流是我國對外交往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國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
[摘要]以線上語言文化專業融合型課程群建設助推來華留學生中國國情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本文在梳理和分析已有線上中國國情及中國文化類課程的基礎上,構思和設計了語言文化專業融合型課...
[摘要]經調查發現,國內許多高水平大學現有國際勝任力人才培養體系在培養計劃覆蓋面、課程針對性、師資專業性、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存在可改進空間。為持續推進高水平大學國際勝任力人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zdwtp.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