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dhliy"></rp>
      <li id="dhliy"><tr id="dhliy"><u id="dhliy"></u></tr></li>
      

      首頁>檢索頁>當前

      中小學崗位設置管理的路徑與方向

      發布時間:2022-11-17 作者:楊曉夢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根本。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對于辦好教育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在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系統周密的規劃和部署、提出教師專業發展新期許的同時,也為促進教師潛心育人、專心從教設置了系列保障機制。2022年9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小學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健全教師崗位等級設置、科學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優化崗位結構提供了有效指導。

      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引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發展,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高度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構建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靈活用人機制,是本次《指導意見》基本原則中體現的用人導向,有效呼應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與關鍵。

      完善崗位設置以提升教師積極性。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作為學生成長的首席引領者,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狀態和水平對加快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根據《指導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促進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為目標,在充分遵循中小學教職工成長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中小學崗位管理政策措施進行創新與完善,拓寬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通道,能有效激發中小學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梢?,《指導意見》通過完善崗位設置為激發教師隊伍活力、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提供了政策基礎和實施依據。

      師德為先,能力為重。作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主體,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一直處于教師隊伍建設環節的重中之重。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重視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一直被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就如何培養新時代大國良師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尤其針對教師隊伍建設的薄弱環節,特別強調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關心教師,改善教師待遇等重點領域,并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

      此次的《指導意見》也明確了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的崗位聘任條件,如正高級教師崗位應具備的首要條件是“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高尚的師德素養”,之后才是“在教育教學和教書育人方面業績突出,能力卓越;在教育思想、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研究和推廣等方面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等。

      以優化完善崗位設置為內涵

      《指導意見》對中小學教師的崗位等級設置、崗位設置方案、崗位結構等都作出了細致明確的要求,堅持因事設崗、精簡效能,科學規范、評聘結合,全面實行中小學教師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優化和完善崗位設置提供了規范性導向。

      提升崗位設置科學性?!吨笇б庖姟穼⒔處熉毞Q評審和崗位聘用相結合,使得中小學教師的聘用和管理更加有規可循。長期以來,中小學校教師的崗位聘用方式多以《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為基準,這種做法雖保證了教師作為事業單位人員的基本權利,卻忽視了教師在教育教學發展和自身專業成長上的基本規律,弱化了教師在專業技術崗位上的特殊性。此次《指導意見》特別強調要科學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優先滿足教育教學工作實際需要。在崗位等級設置上劃分高、中、初級三個等級,并且明確了在“十四五”期間,正高級教師崗位數占全國中小學教師崗位數總量5‰以內的比例。2015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建立起了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制度,設置了正高級教師職稱,破除了中小學教師晉升的“天花板”。而此次崗位設置與職稱體系的有機結合,為中小學教師的職業晉升暢通了路徑,為專業發展拓展了空間。

      崗位資源配置向鄉村傾斜。振興鄉村教育關鍵在教師。近年來,國家層面通過“特崗計劃”“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縣管校聘”等手段,持續強化鄉村教師補充、加大教師支教支持力度,以提升鄉村教育整體質量,振興鄉村教育發展。本次《指導意見》也體現出了增強教師發展保障支持力度,更好地引導教師專心從教的導向。在鄉村振興重大戰略部署有關要求指導下,《指導意見》對中小學教師的崗位等級、崗位結構進行了優化,要求在縣域統籌管理的前提下向鄉村適當傾斜,如對鄉村中小學急需緊缺的高層次教師,經批準后設置特設崗位;按照“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標準,滿足鄉村中小學教師的中高級崗位需求;對援藏援疆援青教師職稱認定、崗位聘用予以政策傾斜,緩解招人難、留人難等問題,在引導優秀中小學教師前往鄉村和艱苦邊遠地區執教的同時,給足全方面的政策保障,促進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高質量發展。

      下放崗位聘任自主權。一直以來,簡政放權都是教育行政改革中的難點問題,也是中小學校長關注的重點問題。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國家對治理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在教育行政改革層面上提出明確要求: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多年來,各項政策從推進簡政放權、管辦評分離、放管服結合等方面著力,旨在促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吨笇б庖姟分嘘P于完善教師崗位設置管理的相關規定,也體現出了權力下放的基本理念,如不再在國家層面對高、中、初級崗位結構比例作統一規定,而是在明確合理配置要求的基礎上,授權省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分學段、分類型科學設置教師崗位結構,適當優化調整中小學崗位結構比例??h級教育行政部門可按照班額、生源等情況,在核定的崗位總量內,統籌調配各校崗位數量,并向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備案。同時,也強調了縣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引領作用,要求其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縣域內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校崗位設置工作的指導。

      以規范崗位競聘管理為依托

      《指導意見》以規范崗位競聘管理為依托,為學校規范崗位聘任、完善崗位聘后及全過程管理提供了實踐空間。

      提升崗位聘任的自主權和規范性。近年來,基于將教師隊伍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第一資源的戰略定位,國家出臺了多個文件,以尊師、強師、惠師為著力點,旨在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社會地位和發展動力。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中提出,要進一步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具備條件的學校在崗位結構比例范圍內依據標準自主評聘中、初級職稱和崗位,按照管理權限推薦或聘用高級職稱和崗位,鼓勵地方進一步探索具備條件的學校在崗位結構比例范圍內自主評聘高級職稱和崗位。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了要擴大學校層面的職稱評聘自主權,中、初級職稱和崗位由具備條件的學校依據標準自主評聘,高級職稱和崗位按照管理權限由學校推薦或聘用。

      中小學教師崗位聘任的規范、自主開展是確保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業上有成就感的關鍵?!吨笇б庖姟窂娬{中小學要規范開展崗位聘任,要堅持簡便易行可操作的原則,對崗位競聘程序和方式作出規定。首先,要明確崗位設置方案,該方案是學校公開招聘、確定崗位等級、調整崗位以及核定工資待遇的主要依據。因此,各學校要嚴格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結合學校社會功能、職責任務、工作性質和人員結構特點等實際,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其次,要規范競聘上崗流程,可綜合采取筆試、面試、民主測評、同行評議、教學水平綜合評價等方式,按照制定方案、公布競聘信息、人員申報推薦、審查資格條件、組織競聘、確定和公示擬聘人員名單、訂立或者變更聘用合同等程序。崗位設置要優先滿足教育教學工作實際需要,以教師崗位為主,根據需要合理設置管理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教育行政部門應依照《指導意見》相關內容,進一步落實學校人事工作自主權。各中小學校要在崗位結構比例內開展教師的職稱評審,堅持按崗聘用。

      加強崗位聘后及全過程管理。加強中小學教師的聘后及全過程管理是建立健全崗位管理、考核制度,在崗位聘任中實現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保證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的關鍵。2015年,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相關規定,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強聘后管理,在崗位聘用中實現人員能上能下。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也對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要求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堅持德才兼備、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同時要注重加強聘后管理,激發教師的工作活力。

      《指導意見》對加強聘后管理的要求,指向中小學教職工聘后管理弱化、“一聘定終身”等問題。這要求學校層面健全完善考核制度,突出獎優罰劣的評價基準,建立健全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同時,注重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和評價。這樣的崗位聘任和管理方式要求教育管理者提升管理素養,建構科學的管理理念。具體可從人文的教育理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公共的社會空間三個維度出發進行豐富和完善。 人文的教育理想,要求學校重視人的教育的完整性、個性化和學校教育的人文性;民主的生活方式,要求學校要有透明的信息流動、明確的議事規則和民主的治理結構;公共的社會空間,要求學校體現出公共社會空間屬性,對家長和社區呈現出歡迎的姿態,在環境布置上體現出安全、健康、保護性和教育性,以及對人際交流最大限度地支持?;谝陨侠砟?,各學校在完善聘后管理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民主,嚴格根據聘用合同規定的崗位職責任務,全面考核教職工表現,以工作實績和貢獻為重點考核內容,將考核結果作為教職工崗位調整、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工資核定以及變更、續訂、解除、終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據。

      (作者:楊曉夢,單位:北京教育學院)(《中國民族教育》2022年第11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zdwtp.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1. <rp id="dhliy"></rp>
        <li id="dhliy"><tr id="dhliy"><u id="dhliy"></u></tr></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