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有組織科研是特定的、有目標、有側重、精準化的科研發展規劃,是高??萍紕撔聦崿F建制化、成體系服務國家和區域戰略需求的重要形式。新疆作為國家西北的戰略屏障、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西部大開發重點地區、向西開放橋頭堡、“三基地一通道”建設區,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需要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科技的支撐度和貢獻度?!笆奈濉币詠?,新疆高校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四個面向”,依托優勢特色學科,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標新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強化任務驅動、團隊協作、集中攻關的有組織科研任重而道遠。結合新疆高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有組織科研實質就是通過科研組織方式的改革,有效集聚科技資源,構建“方向聚焦—團隊攻關—平臺支撐—成果產出”的機制,提升承擔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科研任務的能力,產出區域急需的科技創新成果,以特色科研打造學科特色,以特色學科創建辦學特色,讓新疆高等教育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強化高校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作用
新疆高校在區域創新體系中起著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新疆現有區屬普通高校15所,其中研究生培養高校9所。專任教師1.1萬余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000余人,碩士研究生3萬余人。建有碩博士學位點230個,理工農醫類學科布點占比達60%。建有省部級科研平臺134個,高校研發人員占全區研發人員的36%,具有研究生學歷研發人員占67%,高校牽頭建設40%以上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發表科技論文數占全區59%,授權專利數占全區72%,科技進步獎獲獎數占全區30%以上,哲學社會科學獎獲獎數占全區65%以上。進入“十四五”以來,新疆高校深入推進有組織科研,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科研綜合實力不斷得到提升。
聚集人才隊伍,夯實有組織科研的基礎。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笆奈濉币詠?,高校引、育、管并重,努力打造一流師資隊伍,通過“天山英才”“天池計劃”等新疆人才項目,柔性引進了一批高層次的學科領軍人才,大力實施“援疆博士師資計劃”等人才培育項目,提升高?,F有人才的知識層次,建立完善聯系專家的制度,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營造良好氛圍。高校引進一批長江學者,現有天池特聘教授54人、教育部創新團隊7個,在語言信息處理、煤化工、水利工程、風力發電、馬產業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創新團隊,造就了一批學科領軍人才,夯實了有組織科研的人才基礎。
聚合內涵建設,明晰有組織科研的主線。學科是科學研究的載體,科研是學科建設的重要抓手?!笆奈濉币詠?,實施新疆高校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和院士支持計劃項目,集中力量建設33個優勢特色學科,按照分類建設原則,在爭創一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凸顯學科特色優勢。優勢學科強調“好看”,在全國爭創品牌,形成學科制高點,支撐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特色學科聚焦“好用”,緊密對接行業產業需求,把論文寫在新疆大地上,支撐高質量的社會服務。通過分類建設,引導高校以學科建設為統領,聚合力量,開展跨學科跨單位聯合科研攻關,強化多學科間的橫向交叉和融合,形成新疆高校自身科研特色,進而凝練學科特色,彰顯辦學特色,匯聚有組織科研的新動能。
聚焦服務發展,突出有組織科研的導向。有組織的科研初衷就是要面向需求、解決真問題、作出真貢獻?!笆奈濉币詠?,加強對高??蒲泄ぷ鹘y籌指導,加快“放管服”改革,變高??蒲杏媱濏椖苛㈨棡榭蒲袠I務費管理。在招生和高等教育資源調配過程中,將服務重大需求和科研能力提升作為主要指標,組織召開多場政—?!笮枨髮訒?,聚焦新疆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技術需求開展科研工作,選派180名科技特派員深入基層,服務地州和行業企業。依托現有88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積極承擔行業企業委托的研發任務,拓展經費來源渠道,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
聚力育人主責,落實有組織科研的初衷??平倘诤?、產教融合是培養人才的必由之路?!笆奈濉币詠?,出臺創新創業實施意見,瞄準區域重大需求,著力將科研勢能轉化為人才培養動能,依托現有的134個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8個科技小院,以科研反哺教學,將科研優勢和學術資源轉化為教學優勢。鼓勵大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項目團隊,培養創新意識,打造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2021年,新疆高校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人數15516人,占在校研究生總數的50%,大學生創業人數達3150人,創辦各類企業118家,實現“互聯網+”大賽金獎零的突破。
直面短板弱項,綜合分析謀提升
科研隊伍引育方面。相較國內高校的引人政策、環境和氛圍,全區高校對高層次人才吸引力不強,新疆高校具有博士學位專任教師占比為22.4%,比全國平均值低6個百分點,副高以上職稱專任教師占比為36%,比全國平均值低7個百分點,優秀人才引進與保持的問題已成為高??蒲心芰μ嵘耐怀龆贪搴完P鍵制約因素。
科研組織模式方面。高校承擔2022年度新疆科技計劃項目中的人才基地(含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占總量的50%以上,體現出高校在自由探索方面的優勢,但在重點研發任務、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所占體量較低,不到20%,亟須建立完善科研組織模式,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領域的自由探索外,主要任務是進行以掌握區域產業發展中關鍵技術為目標的有組織科研攻關。
科研協同創新方面。據統計,2016年以來,國內75所高校在新疆開展產學研合作,簽訂科技協議218項,共建科研基地71個,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929個。這遠遠超過新疆高校自身承擔的科研任務,也反映出新疆高校與國內高校聯合承擔的新疆重大、重點項目不夠,對口支援高校計劃中以科研項目為紐帶的幫扶機制不完善,難以取得重大科研進展,難以孕育重大成果。
科研能力評價方面。新疆高校全面實施了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修訂政策措施74個,引導高??蒲腥藛T回歸科研初心,扭轉唯論文、唯“帽子”、唯學歷、唯獎項等傾向,突出成果質量,淡化數量要求。但高校在制定新的評價體系過程中,存在盲目跟風、一刀切的問題,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成果轉移轉化沒有完全做到分類評價,影響了科研成效。
以需求為導向,立足實際推進有組織科研
近期,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干意見》,就推動高校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有組織科研作出部署,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是對推動新時代高??萍脊ぷ鞲哔|量發展作出的戰略思考。按照工作部署,全區組織高校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有組織科研的9項重點舉措,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加快打造集聚科技戰略力量平臺,系統推進有組織科研,把高校真正組織起來,爭取做成事、做成大事。
著力強化科研頂層設計。貫徹落實國家、新疆的科研發展方針戰略與相關意見,落實好中長期科研發展規劃、科技創新和學科建設規劃,研制有組織科研工作方案,穩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政策規劃層面調整對有組織科研的引導、激勵、協調作用,引導高校因地制宜,錨定發展目標,找準自身定位,把服務需求作為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進一步適應科研發展的新要求。
著力改革科研組織模式。推動高校協同開展組織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養、人員考評、科研模式、資源配置方式、國際合作以及創新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改革,促進高校內外科研資源有效整合和優化。促進校企、校地、校所之間的合作和協同,支持高校、校企之間加強學科交叉,組建大團隊承擔重大科研任務。與新疆六大特色產業、八大產業集群緊密對接,通過“揭榜掛帥”“企業出題高校答”等方式,集中布局重大、重點項目,破解重大難題,從根本上改革高??蒲许椖可珊徒M織方式。
著力建設核心科研隊伍。圍繞高校特色科研方向,結合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盤活人才“存量”,擴大人才“增量”。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多措并舉激發科研型教師的內生動力,提高人才效能。逐步推廣以項目負責人制為核心的科研組織管理模式,賦予創新型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突出科研型教師在科研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支持高校建設一支專業化的技術轉移人才隊伍,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著力打造開放協同平臺。緊扣國家和區域重大需求與攻關任務,圍繞西北能源碳中和、水資源優化配置、智慧農業等研究領域,有組織優化高??萍紕撔缕脚_培育布局,創建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籌建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和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高校與“專精特新”企業共建多種形式的技術創新平臺和創新聯合體,探索有效的科研組織模式,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
著力促進成果轉移轉化。建設發揮好新疆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創新平臺示范作用,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聯合區域地方共建大學科技園。組織高校積極參與專利轉化專項計劃,遴選一批有市場化前景、應用廣泛、實用性較強的專利技術,增強專利的轉化與應用,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組織面向區域和行業企業的技術成果對接活動,推動高校專利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對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科技成果給予更高的評價權重。
著力營造良好科研氛圍。發揮好評價評估導向作用,扭轉重學術輕應用、重鑒定輕推廣、重縱向項目輕橫向項目的評價傾向,引導高校教師潛心做學問。與科技等相關部門建立高??萍紕撔侣撓瘯h制度,加快“放管服”改革,組織高校清理不符合發展需要的規章制度,減少非教學科研任務,減輕高校教師負擔。指導高校業務管理部門強化服務意識,推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使用權改革,優化科研經費管理,簡化科研預算編制和報銷等流程,激發科研人員內生動力。
2022年,全區相繼召開科技創新大會和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引導帶動全社會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吹響了科技興疆和人才強區的集結號,提出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要加強科技創新,極大提振了高??蒲泄ぷ髡叩男判暮蜎Q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加強有組織科研,加快推進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改革,以“大項目、大平臺、大團隊、大成果”為抓手,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團隊引領作用,集中力量攻堅急難問題,通過有組織科研提高學科建設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產出更有影響的學術成果、更有價值的創新成果,不斷提升高校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作者滕文靜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處副處長、研究員,申建良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陳海鵬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處副處長、高級工程師,周偉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副處長
(《中國民族教育》2022年第11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zdwtp.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