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教育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賦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更加強調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優先發展、堅持立德樹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高質量發展、推動協同融合等,實現以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體系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敝袊浆F代化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為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部分、基礎工程和核心保障。高等教育現代化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推動和引領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立足當下、贏得未來的國之重器。以高質量高等教育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也是黨的二十大報告賦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更加強調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奔訌婞h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靈魂,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這為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對高等教育的領導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各地黨委進一步加強對高等教育的領導,各高校要深入推進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強化高校黨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著力打造校黨委、院系黨組織、基層黨支部的三級黨組織貫通體系,推動黨群一體化建設,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落實黨的領導的強大合力,確保所有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更加強調優先發展是戰略定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在黨和國家戰略層面明確了教育的戰略定位。教育優先發展自然包含高等教育優先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堅持系統觀點,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共同推進,強調高等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地位,這表明了堅持高等教育優先發展是具有全局性意義的戰略觀,是科技自立自強和人才強國的基礎??萍紡妵?、人才強國歸根結底是人才,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傮w來說,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特別是對標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要求,必須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養更多頂尖人才、創新人才,攻克更多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實現更多基礎理論、重大理論的創新突破,努力以高質量的高等教育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各地在總體布局上進一步做好高等教育的統籌規劃,把高等教育作為戰略性投入給予優先保障,引導高??茖W定位、特色發展、爭創一流,形成結構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
更加強調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教育的本質在于育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要把立德樹人作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始終堅持為黨育人和為國育才相統一,堅持“五育”并舉和學思行結合,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全員育人為主體維度,以全程育人為時間維度,以全方位育人為空間維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對高校來說,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高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不斷增強師生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要以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進一步深化高?!叭恕本C合改革,實施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構建“大思政課”工作格局,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讓聽黨話、跟黨走成為高等教育系統的自覺追求。要堅持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五史”教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更加強調以人民為中心是發展宗旨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立場首先強調堅持人民至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指明了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遵照以人民為中心的總體要求,就必須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僅要注重評價高校的辦學水平,更要關注人民滿意度,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更加強調高質量是發展主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主要表現在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和引領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上,這尤其需要強化一流大學與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的對接,在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發揮更大作用,爭當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力軍。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高校要以一流水平和質量為目標,著力推進一流大學群體建設,加快構建具有地方特點、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學建設體系,形成高原敦實、高峰迭起的高等教育建設新格局,努力以高質量高等教育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更加強調協同融合是重要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這為高等教育發展明確了重要路徑。協同融合既是思維方式的創新,也是發展路徑的創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高校必須更加重視推進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通過“雙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教協同機制發揮得更好,進一步提升高??萍紕撔履芰?。在人才培養方面,高校要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拔尖人才培養力度,積極發展新興交叉學科專業,完善產教協同和科教融合的育人機制,把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緊密結合起來,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推動高校將科研資源有效轉化為育人資源,將科研平臺有效轉化為育人平臺,將科研優勢有效轉化為育人優勢。
更加強調學科建設是關鍵環節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學科建設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學科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其競爭力與創新力主要依托優勢與特色學科。高等教育要實現內涵式發展,必須在學科上花大力氣、做好文章。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高校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立健全基礎學科、應用學科、交叉學科分類發展新機制,按照“單位自主調、市場調節調、國家引導調”的思路,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形成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多學科協調共生、支撐發展的學科生態體系,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出高校的貢獻。
更加強調改革創新是動力源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踐證明,改革創新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綜合改革是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事業發展的科學思想方法。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必須“跳出教育看教育”,需要抓住關鍵環節進行創新。比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就是解決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關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綜合改革既能賦予高校辦學自主權,激發辦學活力,又能體現出政府層面“放管服”改革。
更加強調人才隊伍是基礎條件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高等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和集聚人才的“蓄水池”,必須全面貫徹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在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偉大實踐中勇當排頭兵,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輸送源源不斷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一方面,高校要全面落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個層次的一流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边@就要求高校要成為高層次人才引育高地,全方位推進教育人才高地建設工程,積極依托各種平臺引才聚才,大力實施高校青年英才培養計劃,積極創建高水平教學團隊和創新團隊等。
更加強調數字化轉型是重要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梢哉f,實施數字化戰略是高等教育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必然選擇,也關系到能否為數字中國和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從世界范圍來看,數字化轉型是高等教育轉型的重要內容。推動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促進高等教育現代化、實現高等教育強國,為我國乃至世界提供更好的教育平臺,對建設學習型社會、實現終身學習,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高校從教學模式、治理體系、教師發展方式等方面進行系統性變革。在推進智能化高等教育治理和服務方面,要加快統一的教育數據建設標準,推進高等教育信息化系統的深度融合,逐步實現教育數據的“一數一源”,并構建教育數據共享平臺,充分釋放教育數據效能。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我們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對照黨的二十大對高等教育發展賦予的新使命、新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實的舉措,加快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努力培養造就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葛道凱:黨的二十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省委教育工委書記】
原載2022年第22期《中國高等教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zdwtp.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