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dhliy"></rp>
      <li id="dhliy"><tr id="dhliy"><u id="dhliy"></u></tr></li>
      

      首頁>檢索頁>當前

      以5%激活100%

      ——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教師隊伍“縣管校聘”改革紀實

      發布時間:2022-12-24 作者:本報記者 陽錫葉 通訊員 曹鑫宇 楊琴 王正軍 來源:中國教育報

      “過去,校長要求著老師當班主任。而老師呢,給你面子就當,不給你面子就不當?!边@是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一位農村校長的話。

      有這樣經歷的校長,在該縣不是少數。前些年,坐落于洞庭湖邊的全國重點農業大縣湘陰縣,教師隊伍出現活力明顯不足的現象,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嚴重、“躺平”思想嚴重、消極應付現象嚴重,全縣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滑坡。

      2022年暑假,一場“觸及利益、觸及靈魂”的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在湘陰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拉開,并“以5%激活100%”取得勝利。半年時間過去,當地人欣喜地看到,“縣管校聘”徹底打破了“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差一個樣”的現狀,教師隊伍活力得到大大激發,全縣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喜人。

      他們選擇了

          “縣管校聘”這個“藥方”

      多年前,湘陰教育一直位居岳陽市前列,是湖南的人才大縣,讓當地人引以為豪。但近些年,湘陰教育質量出現了滑坡,這一現狀讓湘陰縣委、縣政府十分著急。

      2020年9月起,一場審視全縣教育現狀的調研走訪在湘陰縣持續開展了3個月。次年4月,湘陰縣委教育專題調研組給出了一份3萬字的調研報告,直指湘陰縣教師隊伍活力不足、結構失調;體制機制不夠順暢,教師交流校際壁壘森嚴等問題。

      簡而言之,是“人”出了問題。

      多位縣教育局干部和學校校長告訴記者,前些年,教師隊伍出現嚴重的職業倦怠,沒有了進取精神;出現嚴重的“躺平”思想,沒有了敬畏意識;出現嚴重的消極應付,沒有了團隊意識。在學校,“校長求著老師當班主任”、教研活動無人愿意搞、比賽沒人愿意參加等現象突出。

      一位青年教師更是說出了一個怪現象:“高級教師不做事,一級教師做點事,二級教師做死事?!彼€打趣說:“在學校9年,因為我最小,所以什么活動都是讓我參加,生生地把我‘逼’成了優秀教師?!?/P>

      縣教育局也深感政令不暢,不少校長抱著“只要不犯錯,穩坐釣魚臺”的心態,導致學校執行力差,“有的政策到了這些校長那里,就到此為止了”。

      大家認真分析深層次原因,認為最根本的還是傳統的教師隊伍管理體制機制出了問題:長期以來,大家端“鐵飯碗”、吃“大鍋飯”,干好干壞一個樣,教師積極性不高;教師流動機制不完善,難以優化配置;教師激勵和退出機制不健全,有的教師拿到了高級職稱,就沒有了工作動力。

      怎么解決這些問題?2021年,湘陰縣委領導帶隊到外地考察取經后,一致認為,實行“縣管校聘”是最有效的“藥方”,必須取消“大鍋飯”,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當年7月,湘陰縣在新湘陰二中、左宗棠學校、新泉中學、南湖四中4所學校先行試點,取得成功,4校一年來運行良好。

      “我們是改革的首批受益者?!毙孪骊幎行iL劉競波說。原來,總投資4.08億元的新湘陰二中2021年才開學,由原兩所農村高中湘陰二中、湘陰四中以及城區的左宗棠中學合并而成,怎么順利融合,成了一個大難題。過去,湘陰縣有過學校合并幾年不得不又分開的失敗案例。這次合并的難度更大:3所學校的教師再加上民辦學校支教回流的教師共有400余人,合并前各種矛盾已經凸顯,流言滿天飛。

      湘陰縣委果斷以新二中合并為契機,實行校長、教師全員競聘上崗,讓所有教師都去掉之前的各種標簽,學校合并得以順利實現?!按蠹艺驹谕黄鹋芫€上,都是新人,都需要競聘?!眲⒏偛ㄕf,復雜的人際關系在這場改革中消散不見,教師隊伍穩定和諧,為新二中接下來的順利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場“熟人社會”的

          治理體系變革

      試點的成功,堅定了湘陰縣的改革決心。2022年新年上班第一天,湘陰縣委書記李鎮江就發出動員令,決心將改革進行到底。6月,研制了長達兩年時間的《湘陰縣2022年中小學校長競聘上崗和教師“縣管校聘”工作實施方案》正式出臺。

      文件規定,對于校長,實行“賽馬比拼”、優勝劣汰、能上能下;新聘校長一年試用,三年一聘,試用期內未達競職目標將自動解聘;年度目標考核不合格的學校行政班子也將予以約談、調整或解散。

      教師則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按照“編制總量控制、崗位科學設置、人員競聘上崗、城鄉雙向流動”的思路,全學段覆蓋、全人員參與;實際成績優先、三年一聘;每所學校設置5%的交流率,促進教師合理流動;落聘教師接受為期一年的待崗培訓,一年后仍然不能受聘者予以解聘。

      “設置5%的交流率是經過認真研究決定的。這個比例既保證了教師能交流、必須交流、打破交流屏障,又保證了教師隊伍的相對穩定,不至于因為‘大換血’而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笨h教育局人事股股長劉學說。

      2022年7月13日至8月28日,在近50天的時間里,該縣分為城區學校和農村學校兩個部分,教師“全體起立”,經歷了一場大比拼、大角逐、大輪換。為確保公平公正公開,縣委組織部、縣委教育工委等部門和10余個鄉鎮、街道全程參與,聯合審查;縣紀委監委全程監督;考察組一線“識才”,專業人士客觀評判;各環節均張榜公布。

      全縣中小學校長、副校長競聘上崗,238人參與競聘171個正副校長崗位,19名原任正副校長落聘;3885名教師最終有2522人競聘上崗,直聘963人;在每所學校5%的跨校交流率要求下,280人跨校交流,120人待崗培訓。

      改革帶來的變化是,校長隊伍平均年齡由48.6歲下降至45.1歲;本科、研究生學歷占比分別提高5.8%、1.75%;女性正副校長達17人;徹底改變了校長“終身制”。教師實現了“干多干少不再一個樣、干好干差不再一個樣”,結束了“吃大鍋飯”的局面。

      “這樣的改革力度和難度,在湘陰教育史上前所未有?!毕骊幙h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曾維光告訴記者,“縣管校聘”改革提出了很多年,但真正落地很難,主要面臨兩大困難:一是利益調整阻力大?!翱h管校聘”是一場全新的利益格局調整和治理體系變革,牽涉不少部門和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在縣域這樣一個“熟人社會”搞改革,利益錯綜復雜,阻力很大。二是觀念轉變難度大。長期以來,教師崗位被認為是“鐵飯碗”,選擇這一職業就意味著“旱澇保收”,現在要打破這種“穩定”,對教師來說是一次思想上的沖擊?!暗珵榱讼骊幗逃奈磥?,我們必須以十倍的勇氣和魄力推進改革?!痹S光說。

      為破除難點,順利推進改革,湘陰縣委、縣政府統一思想,成立了縣級、鄉鎮(街道)、學校三級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全縣各部門各鄉鎮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營造了濃厚的改革輿論氛圍。為保證改革的公平公正,競聘過程中,任何人不得說情、打招呼;統籌考慮學校類別、在校生數和班級數、師資結構等實際情況,實行“一校一案”;廣泛征求教職工意見建議,經職代會通過,無異議之后實施。

      同時,廣泛進行宣傳和思想動員,確保教職工百分之百知曉改革方案,力爭達成共識?!拔覀円尳處熋靼?,改革的目的不是要端掉大家的飯碗,而是要大家端好、端穩自己的飯碗,讓一線教師真正回歸課堂、回歸教研、回歸初心?!毕骊幙h教育局副局長王征宇說。

      破除了多年

          未能破除的難題

      “縣管校聘”改革,打破“鐵飯碗”,取消“大鍋飯”,讓湘陰縣一些多年未能破除的難題迎刃而解。

      湘陰一中作為該縣唯一的省示范性高中,是湘陰縣的“最高學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該校教師還可以在縣內流動,但近20年來,該校師資相對固化,在縣內沒有了通道,讓師資隊伍產生了不少問題。

      “過去,教師們總認為,不管干得好還是干不好,反正這輩子都在這里了?!毕骊幰恢行iL陳宇說?!翱h管校聘”的最有力之處就是打破了這種固有思維,重新激發了大家的進取心。

      本次改革,湘陰一中有18名教師跨校交流到其他學校,這在該校歷史上是破天荒的頭一遭?!皼_擊非常大,人人都怕在3年后,自己成為那5%?!毕骊幰恢姓螌W科中心主任張莉感慨地說,大家都開始產生了危機感,但這份壓力也成了前進的動力。

      以張莉所在政治學科組為例,該學科組既有55歲以上的老教師,也有剛入校不久的“90后”新教師?,F今的教研活動,不再像以往“拍個照、簽個到、秒解散”,而是大家一起仔細鉆研,一起研究新教材,共同探討教學方法,還會努力爭取立項市級課題。

      保合小學隸屬于鶴龍湖鎮,雖與縣城只有一河之隔,但卻屬于鄉村學校。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讓許多教師想盡門路調進這所學校。結果只有194名學生的學校,卻有22名教師,超編10人,教師平均工作量每周只有5節課,部分教師工作散漫,教學質量低下。鶴龍湖鎮的3所學校一共超編了32人,其他靠近縣城的鄉鎮學校也普遍存在這種情況。

      “按理說,教師多,應該教學質量好吧?但實際上是踏踏實實做事的少,倒是因為績效分配的問題,教師內部產生矛盾,消磨了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柄Q龍湖鎮浩河中學校長張卓說,這次“縣管校聘”改革,鶴龍湖鎮3所學校就有32人被交流或待崗,有效解決了人浮于事的問題,激發了隊伍活力。

      采訪中,湖南師大附屬金龍學校校長羅培基、洋沙湖實驗學校校長曾四會、袁家鋪中學校長張克軍、長康中學校長盧鐵奇等都告訴記者,“縣管校聘”改革建立起教師聘用、流動、退出的常態長效機制,極大地改善了教師職業倦怠感,讓教師們重新燃起了進取心。

      在2022年11月舉行的岳陽市“金鶚杯”教學競賽中,湘陰縣參賽教師年齡最小的為22歲,最大的已經55歲了,更有7名校長、副校長等行政管理人員也報名參賽。在過去,這是想都不敢想的場面。

      “‘縣管校聘’改革,成為攪動湘陰教育界的一條兇猛‘鲇魚’?!痹S光說,改革激活了湘陰教育這“一池春水”,讓每位教師都有了緊迫感、危機感,鞭策著每位教師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現在,全縣教師‘爭先’的多了,‘躺平’的少了;‘主動’的多了,‘擺爛’的少了;班主任、教研組長等崗位從‘用人難’變成‘選能人’”。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24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zdwtp.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1. <rp id="dhliy"></rp>
        <li id="dhliy"><tr id="dhliy"><u id="dhliy"></u></tr></li>